莱州中华武校再登央视春晚 “鼓”起大国风范
来源:本站 时间:2024年02月10日浏览次数:
来源:本站 时间:2024年02月10日浏览次数:
2024年2月9日,龙年开启在即。央视春晚在万众瞩目下如约而至。
对于连续7次荣登央视春晚舞台的莱州中华武校而言,无疑又是一次崭新的契机。
今年表演的节目有两个,一个是开场舞《鼓舞龙腾》,而另一个是歌舞《冬日暖阳》。与往年有所不同,面对的是两种“鼓”。一种是镶嵌于大齿轮道具中的鼓,而另一种是类似于由芯片组合成的“方形鼓”。
工业风“齿轮鼓”鼓舞人心
开场舞中,2米内径的“齿轮鼓”首先惊艳了亿万观众,七面金色圆鼓镶嵌在齿轮内侧,显得格外与众不同,凸显出满满的“工业风”,视觉冲击力极强。
在参加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中,中华武校参演《伟大征程》,在半空中擂响的是100面中国传统大鼓,鼓面鼓身、体积造型都与“齿轮鼓”完全不同。最主要的是,同样是手持鼓槌,而击打的技巧和击响的方式也区别很大,由击打单面鼓,转变成以不同的姿势和力道击打不同方位的七面鼓。看似简单的击鼓挥锤动作,特别是手腕的转动和力道,源于整个腿部的支撑和弹力、肩膀手臂的挥洒和起落、整个躯体神经肌肉的集中调集和爆发。
(建党百年大鼓)
(齿轮鼓)
导演在挑选演员时就十分严格,要求具备很强的身体素质,特别是身体协调性要好、腿部手臂力量要强、背部拉动力要大。经过精挑细选,30名好身手的学生脱颖而出,于1月10日开始了春晚节目的排演。按照导演的要求,从简单的挥槌动作练起,陌生的动作历练千次万遍,掌握的技术熟能生巧。之后就是真的敲响道具,站立的姿势要正,持槌的手要稳,击打的角度要准,击响的节奏要统一,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丝毫马虎。再然后,腿部、手臂、颈肩、膝关节力量爆发要协调一致,动作要流畅而不生硬,击打的声音要洪亮,从一个同心圆看过去,一列18人的表演就像1个人,展现出“工业”“工匠”的精准细腻和豪迈气势。
最终,北京、湖南、陕西、新疆、辽宁五地各具特色的鼓音响彻神州,把不同的神韵定格于2024春晚的“交响乐”中。
时代感“方鼓”奏响家国情怀
中华武校参演的第二个节目《回家乡》,在歌手董宝石的深情演唱中,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与中华武校学员同台演艺,钢琴的天籁之音和铿锵的中国鼓点交相辉映,传统和现代错落交织,别有韵味。
深情,柔美,铿锵。舒缓,激扬,热烈。
入耳,美的享受。入眼,目不暇接。
如果说“齿轮鼓”充斥着年代感,那么“方形鼓”就是十足的时代感了,是由4块1米宽的大芯片拼接而成。从“齿轮”到“芯片”,昭示着中国工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。
与“齿轮鼓”相比,“方鼓”的击打方式和表演形式截然不动。一个是鼓槌击打,铿锵有力;一个是以手击之,韵味悠远。18位表演者随着节奏屈膝蹲起、侧身转体、挥舞手臂,伴随击掌、击鼓,节奏明快,动作干净有力,阳刚之气磅礴而起。
对于武术人而言,更加舞蹈化的动作需要极好的乐感,越是短短几分钟的呈现,其质量要求就越高。加之伴奏音乐几经修改,给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要快速适应进入角色,尽快融入到节目中来。怎么办?还是从老古语“勤能补拙”做起。深夜,其他参演人员都离开了演出场地,中华武校的演员们依旧在加班加点;休息时段,大家集中在走廊里、宿舍中,一点一滴的研磨,一遍一遍的和音乐、对拍子。然后让大家看视频,找差错,再练习。在这种常态化的生活节奏下,大家已经有点“成魔”了,连走路都在合拍子比划动作,有的学生打趣说做梦都在练习动作,有时都能比划醒了。
就是在这样的“不成魔 不成活”的坚持下,《回家乡》表演将中华民族的“爱家爱国”的家国情怀展现的饱满淋漓。
让我们再次回顾莱州中华武校历年来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现,再次为中华灿烂文化、为青春中国加油。
2013央视春晚《少年中国》
2014央视春晚《剑心书韵》
2015央视春晚《自古英雄出少年》
2016央视春晚《天地人和》
2018央视春晚《天耀中华》
2023央视春晚《我和爷爷踩高跷》